桐城近现代名人抗战诗选录

发布时间:2015-08-09 21:59:10 人气:0 来源:admin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望着每天与朝霞一道升起的五星红旗,谁又能忘记在70年前,为了打倒日本法西斯,中国所做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呢?为了祖国领土完事,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怎能可以忘记呢?我们怎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中被毫无人性的侵略者残杀的30多万同胞!怎能忘记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的3100万鲜活的生命!怎能忘记日军在侵华的半个多世纪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精神创伤!……

 

桐城近现代名人抗战诗选录

姚永朴诗一首

诗人小传 姚永朴(18611939),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桐城人。祖父姚莹,广西按察使。父慕庭,湖北竹山县令。同母兄弟三人:长为永楷,季为永概,先生居仲。幼秉庭训,刻苦自励于学。189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游于同里方存之、吴挚甫、萧敬孚诸先生之门。治诗古文辞,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自成一家之言。抗战时逝于广西。有《晚清桐城三家诗》(与方守彝、姚永概合集)行世


闻寇陷徽州数县,得胡敬庵书,知黟县未破,赋寄
闻说新安郡,半为劫火残。
书随檐雀到,人共屋乌安?
巨寇今虽殄,卮言未易刊。
紫阳有遗帙,能障百川澜。
(以上录自《晚清桐城三家诗》)

姚孟振诗 九首

诗人小传 姚孟振(18621940),字慎思,桐城县笃山人。清时,系县学生员,安庆敬敷书院课士。1910年间,执教于芜湖安徽公学。民国初元(1912)1月,为全皖图书馆经理、收掌等职。相继在北京民国大学、浮山中学、安徽甲种工业学校任教。民国十七年前后,创办桐城县女子中学,为校长。1938年日寇压境女中停办。避乱乡间,安贫乐道。次年回城,寄居北门外一笠庵,撰写《桐城沦陷记》,全书共八章,记叙日寇侵踞桐城时烧、杀、淫、掳之罪行。对我新四军英勇抗日及乡民愤怒杀敌事,记述尤详。19408月卒于故里,
享年七十八岁。


戊寅 杂诗二十四首(选其九首)
其一
万古一危日,偏逢垂死年。
中原成异域,列郡半烽烟。
战略今虚矣,军储亦枉然。
所期最后胜,翘盼诸公贤。

其二
一电飞传警,仓皇忽出城。
将昏同妇走,冒雨挈孙行。
颠扑忘深泞,迷离辨乱兵。
无端亡国恨,于邑不成声。

其三
竞有非常变,哀音上下传。
流亡连郡县,战血满山川。
敌忾民孱弱,亲迎贼惯便。
皇皇持大计,何日涤腥膻。


骨肉分离际,安危半信疑。
万山愁作茧,六口命如丝。
地北寇多陷,天南险不辞。
此行看若辈,门祚赖撑持。


西山背城郭,别有郭家庄。
峻岭群峰绕,深豁一水环。
民气未散朴,生计亦愁艰。
避地淹旬日,家人遽促还。


寇至官先去,孤城孰肯归?
故家同转徙,巨室等寒微。
文物随风散,珍奇不翼飞。
百年随云尽,否泰证天机。


万户齐惊讶,空山出虎豺。
儿童多遘害,妇女亦罹灾。
恨未于田去,可曾当道来?
乱时逢沴气,此物漫疑猜。

其十二
国破家何在?时艰累有身。
江山离故友,风雨忆诗人。
老物全非用,修名半是贫。
只余空谷里,瘦骨尚嶙峋。

其十八
回顾皆无地,今投枫岭冲。
采薪随野叟,拾栗侣村童。
不识当时事,犹遗近古风。
翘瞻天运泰,莫效哭途穷。
(以上录自姚孟振《桐城两次沦陷记》复印本)


方守敦诗 六首

诗人小传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更字槃君,安徽省桐城县人,方宗诚之子。近代较有声望的诗人、教育家、书法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吴汝纶往日本考察学制,回国后,力助吴氏创办桐城学堂,支持陈独秀在安徽兴办公学。1904年与李光炯等创办芜湖安徽公学。1939年与姚孟振等重印《桐城续修县志》。酷爱书法,隶书碑体皆具风韵。诗集有《凌寒吟稿》行世。

七律一首
倭寇屡以飞机扰皖垣,范之暂避来桐,诸旧老相从饮酒甚欢,时值重阳,有诗。次韵和之。(1937年)


舒州久客即家乡,避寇公兼访旧忙。
大好山城作重九,恍如酒伴聚高阳。
伤时莫话飞灰黑,搔首难呼正色苍。
惆怅风烟暂携手,照秋明月更随觞。

七律二首
马公执同避乱来叶家湾,欠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一
愁绝山城寇雾浓,衰残一命寄青峰。
且欣友好同安集,漫感湾居是客踪。
学古高堂尊世泽,凌寒亭畔郁孤松。
相看定有还家日,净扫欃枪气吐胸。
其二
忽忽光阴秋意浓,径思拄杖上遥峰。
婆娑白发愁中舞,峻极黄山梦里踪。
有恨新诗皆老泪,多情岭瀑与岩松
好游已觉乾坤窄,呼酒难浇愤慨胸。

七律一首

戊寅夏,倭寇陷桐,予与吴吟阁诗老各避地山乡。次年春,始入城相聚,承示见怀诸诗,喜慰交集,次庐字奉和
1939年)
兵戈天地失吾庐,流转生涯孰问诸。
白发相思劳旧友,青山何处是安居。
春回一笑梅都放,国恨千端柳未舒。
把手尚欣同老健,只惭诗事问何如。

撤城诗
和闻园韵。有叙。
1939年)
桐城建成自明万历四年,为乡贤盛侍郎汝谦、吴布政一介二公所经营创造。十余年始告成,坚固壮观,巍然为皖省列城之冠,保障人民防变乱者将四百年。今以倭寇之难,当局主军事者恐寇重来据守,不易攻克,而先自撤之。于是,事将兴时,征役万众,卤莽驱迫,纷扰不顾一切,人人怨咨嗟惜,一月遂拆毕,此可为痛哭者也。吾桐形胜,在城外求雨顶。得求雨顶,施以猛烈攻具,城自不能守;不得而为寇得,吾亦难迫近奋击,所争在山,胜败之数,无关于城。撤城遂能却敌哉?
视今寇据处,多无城也。庸怯无识,国先自伐,妄为如此,民奈之何!时民国二十八年,撤城之县长罗成均,广西人。
无端桑海恨难锄,忍矣坚城顿毁除。
竖子军谋胡出此,名邦形胜本何如。
盛吴伟绩隳真易,蛇豕妖氛惨岂舒。
四百年间大变革,伤心青史不堪书。

七律一首

姚慎老 来孔城,乱后把晤,留饮,谈近事甚欢,有诗。次韵。

无端寇至莽烽烟,避地群山各一天。
浊酒何期对今夕,褒衣未觉是衰年。
正扶圣城邪终黜 ,国赖新军论岂偏。
鲁有一儒吾党里,料应乡邑不颠连。
(以上录自《凌塞阁吟稿》)



苏艺叔诗 二首

诗人小传 苏艺叔(18721940),号行均,桐城县金神墩人。幼秉庭训,精于诗文,工书法。清光绪间举秀才。1906年,桐乡书院改为桐乡高等小学堂,曾任堂长。民国初元至安庆,执教于省立师范学校,达十余年。民国二十年(1931)任安庆高级中学国文教员。平生简朴,忠厚处世,淡视名利,惟以文史自娱。民国二十七年(1938) 夏,日寇侵人桐城,掣家小避乱于邑西叶家湾,常盘桓泉石之间,赋诗抒怀,忧时念乱。及秋,日寇退,返县城居闲,次年入省立二临中执教,勤奋教学,常教导学生勿以小我为重,应胸怀报国大志,拯救民族危亡,解民倒悬,以谢祖宗。武汉失守,先生更扼腕愤慨,疾呼诸生复仇雪耻。未几病卒,享年六十九岁。有《息深轩诗稿》行世。


青年抗战团(二首选其一)
请缨谁欲让终童,争道骅骝一望中。
不向南山甘隐雾,直从朔漠竞追风。
击空漫讶韝鹰捷,捣穴还着匣虎穷。
但使三山鳌戴稳,天鸡梦破日初东

槃老 有拆城诗,次韵再成一律
迷茫后患蔓难锄,何日天骄得尽除。
不惜万家屏蔽失,可堪三岛虎狼如。
匠心往哲功徒著 ,钳口编氓怨莫舒。
敢谓长城先自坏,燕然还拟勒铭书。
(以上录自《息深轩诗稿》)


房秩五诗 五首

诗人小传 房秩五,(1877——1966年),名宗岳,晚号陆园老人。桐城县浮山(今属枞阳)人,是清末秀才。因思想开明,而积极倡导新文化,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25年创办浮山小学。1928年,在桐城创办了浮山初级中学,1941年,日军飞机轰炸浮山中学。有《浮渡山房诗存》行世。

七绝三首
抵沪后二日,得家书:浮山中学于阳历五月廿八日被日机六架轰炸,校舍成墟。伤感无既。乐衢适自香港来,用尘字韵作诗,见慰。占此答之。
十年飘泊逐惊尘,花落花开几度春?
梦里有时还自问:老魂长作未归人。
一八变作,余与乐衢同客长春,苍黄回沪。
今复相遇于此,忽忽十年,世变未已。

猿鹤虫沙幻劫尘,罡风吹断故园春。
殷勤青鸟归何处?知否传书报主人。

巢覆应知卵作尘,斜阳故垒不成春。
旧时辛苦衔泥意,王谢堂前剩几人?

七律二首

闻园以浮校被炸二律见寄,怆然有感。依韵答之。
小山丛柱发奇馨,摧折横飞万弩霆。
彻土绸缪天未雨,燎原向迩火犹星。
越人矢共悬遗镞,鲁国戈仍砺古硎。
待扫欃枪成指顾,茫茫云白与山青。

风景山河举目殊,五年北地楚囚孤。
豆肥忍看萁同煮,瓜摘还期蔓可图。
老我穷图伤阮籍,几人歧路泣杨朱。
故山猿鹤长相忆,何日追随一杖扶?
(以上录自《浮渡山房诗存》)

方东美诗 三首

诗人小传 方东美(18991977),现代著名哲学家,新儒学八大家之一。名珣,字德怀,后改字东美,曾用笔名方东英,安徽省桐城县人。方东美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始终能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

倭陷桐城,二兄无消息
荆花摇落知何在?纵望春庭想暮香。
骨肉音书无处寄,倾河注海泪难量。

闻观姪窜身长沙
仲容遭乱离乡县,緤马行吟湘水滨。
渐渍楚贤忠义气,殷勤拭剑为亡秦。
喜耀民甥从戎
愁予空有卫青志,祝尔真成霍病雄。
千炮万枪一夜发,尽驱狂虏大江东。
(以上录自《坚白精舍诗集》)


马厚文《城劫前后篇》

诗人小传 马厚文,(1903——1987),字光之。桐城人。少家贫。民国十四年(1925)入上海光华大学文学系,受业于钱基博、吕思勉、吴瞿安、徐志摩诸师。1937年回桐城叶家湾避难。抗战爆发,奋起呼吁力保城墙。工诗,诗风淡雅深沉,托物言志,极有风骨。当代学者钱钟书评其诗云:风恬春雨知时霁,潦尽秋潭见底清。先生所作古诗《城劫前后篇》,褒扬新四军,痛斥当局官僚畏敌,记叙详尽,堪称桐城抗战诗史。建国后曾参与《汉语大辞典》编纂。


寇攻津浦路,徐州乃不守。乘势逼庐舒, 桐城陷敌手。维时在夏五,兵临小关口。居民逃尽空,吏卒弃城走。十四夜弃城,十六敌来取。未曾发一弹,遂为敌所有。岂意城邑小,敌视如培塿。轻骑趋潜太,城反落在后。附郭多乡民。千百杂良莠。窥伺竟入城,乃为利所诱。通衢无兵民,住宅列左右。竟起大盗心,撞开户舆牖。搬运室中物,初仅及粱糗。继乃无不为,视若所当受。开仓出米盐。齐运不论斗。启柜抽布帛,捆载不嫌厚。大箱收皮棉,小匣藏琼玖。被帐绣芙蓉,衣服饰纽扣。罗襦称腰身,宝镜照妍丑。更有铜锡器,香炉鼎尊卣。更有陶瓦器,瓷瓶甑罂甊。锅釜共盌盞,油坛连酱瓿。果餌及霜糖,新茶与陈醙。户户尽洗空,街街失殷阜。不分巨与细,装载满筐篓。昂昂挑出城,轻担压重负。搬我厨下柴,剪我园中韭。归去对妻子,日夜酣鸡酒。远近闻风至,视为财利薮。一日来几回,如此半月久。前日有人回,闻道陟冈陡。入城何所见,晓风摇枯柳。蒿莱没行径,出没跳孤鼬。尸横无人收,肉腐飼餓狗。长街及短巷,腥秽令人嘔。入门何所见,厅堂尽昏黝。窗棂遭击碎,器物任擘剖。书籍散满地,字画委尘垢。世家好庋藏,千金宝敝帚。文物一朝空,痛心更疾首。城中号万户,被殃十逾九。纵使能归来,何以为瀡滫。人生各有命,临财那可苟?行劫互杀伤,争夺起纷纠。吏卒来捕索,又反遭辱殴。取藏埋地下,衣物多腐朽。得之复何用?黄鐘等瓦釜。不思同仇义,为虐助桀纣。幸免寇屠城,反遭奸民蹂。是谁纵之然?当道难辞咎。在初不知禁,贼胆始抖擞。后来欲追查,纷纷空指嗾。事出非所料,离奇哪有偶?邑人不敢言,闻者为丑忸。寇兵犹在境,日夜闻炮吼。避地深山中,伶俜多妇孺。消息苦隔绝,那知亲与友?四乡时骚扰,纲纪多解纽。惴惴不得安,未知能保否?僭怛断衷肠,徒然呼父母。何日能驱寇?归来事田亩。中夜寐不成,黯然祷神后。



抗战之明年,战争弥激烈。台庄始获胜,徐州终颠蹶。吾皖数十城,先后半沦没。桐城居晥中,亦曾一再失。乱民既洗空,虏骑又鞭抶。情形剧惨悽,楮墨难罄述。初敌自合肥,侵桐复西折。沿路攻鄂边,广济遭阻扼。改道取六安,迳向光黄发。激战罗信间,又屡经蹉跌。乃调后方兵,往补前方缺。濳太宿桐舒,同时悉开扳。数县难收复,大局转杌陧。追溯桐城陷, 五月十六日。未几自引去,踪迹殊飘忽。自七月初十,再将城攻夺。至八月十二,全数始退撤。洋桥半焚毁,电杆尽锯截。前后几何时,屈指仅两月。中间所作为,残暴乃非一。吾闻寇在城,多仅百余孽。山巅位假炮,故敌弄诡谲。黄昏即闭城,常防我袭突。司令设南门,城街驻骑卒。窗扉尽折除,墙壁穿洞穴。东家通西邻,前开复后豁。有灶不以爨,腥膻盛餔餟。有薪不以炊,器具供燃热。捉人代运输,刈稻饲马匹。铲却崔氏坟,隳坏南门阙。内外行汽车,出入直通达。白日必放哨,伤害甚貙猰。公路及城郊,出没无时辍。发枪及行人,纵火焚蓬荜。鸡猪遭搜罗,妇女肆污蔑。一妇痛饮刃,一尼惨被刜。宁可不屈死,谁能含羞活。往往至农村,乡民恨刻骨。纠众诱杀之,于心始愤泄。当敌初去时,市民咸喜悦。纷纷返城居,寇至何仓卒。分兵守四门,未有能逃脱。丁壮或遇害,妇女或尽节。或藏于仓廪,或匿于地窟。城西天主堂,往避试求乞。司铎尽收藏,或为缒城出。营救百余人,男女咸感切。寇退吏入城,一邑无完室。役夫清街道,遗尸那可掇。或上挂树枝,或下投井渫。或弃入池塘,或横陈街衢。或两臂被缚,或一足已刖。或身首不全,或面目难别。捡获百余具,馀犹待剔抉。侥幸免杀戮,饥饿亦瘦卒。谁非吾同胞,闻者为心怵。始敌再据城,岂欲逞屠杀。意在保公路,专为通车辙。惟我新四军,英勇兼慧黠。游击无定方,杀贼有果决。尝在棋盘岭,设伏山之屼。远望敌军至,疾驰如电掣。直前急投弹,车立为爆裂。奋身遂登车,挥刃白如雪。车中敌惊惶,一一伏斧钺。下车立四顾,意态何暇逸。如此三四次,贼胆为寒慄。迨敌既退后,官民相谓曰:安合修公路,为便交通设。今乃资敌人,不如毁之吉。乡保各征夫,千百往挖掘。低者辟田塘,高者筑坵垤。小关山口起,潘家月山迄。破坏路无余,敌纵庶可绝。愚意谓此举,舍本徒务末。溯自民国兴,忧患几更迭。兵戈时内讧,党派相连结。在下趋奸回,在上竞饕餮。猛烈排正论,猖獗鼓邪说。纲纪荡无存,民气久消歇。即今桐城寇,倭奴仅驱率。满韩十三四,汉籍十六七。倭奴身矮小,满族多魁杰。韩人生虬须,汉语掉鴃舌。形貌既有殊,语音犹可察。各地维持会,组自旧官阀。腼颜事异类,操戈入吾闼。人侮先自侮,人伐先自伐。纵无外患侵。国将趋自灭。即不修公路,敌岂不能越。仅保一邑完,何救全国厄?噫嘻一桐城。受灾尚微屑,若以举国计,丧失讵能悉?数万里山河,五千年文物。炮弹肆炸毁,生灵任宰割。城郭为丘墟,田庐付荡潏。原野餍人肉,川谷流人血。民生何多艰,国危如一发。王子纪全桐,戴氏录遗孓。敢妄附前贤,聊当备事实。天荒地亦变,山崩川复竭。掷笔心茫然,仰天长鸣咽。

(以上录自姚孟振《桐城两次沦陷记》复印本)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在线客服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