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成秋石即名丹 作者 胡堡冬

发布时间:2017-09-07 17:56:26 人气:0 来源:admin

 

古之黄老之学,是老庄学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他们重阳刚,重养生,寻求长生不老,于是,便在山野间炼丹,以聚灵气,求长生之药。晋代葛洪编著的《抱朴子》就是一部著名的炼丹著作。想象那种情景:炼丹炉旁烟霞袅袅,炉火通红,道长银髯飘拂,摇着鹅毛扇,真乃仙风道骨;而大山里雾霭迷蒙,气象万千,让人荡气回肠。每每浮现这种画面,就有进入幻境之感……然而,事实是,天下哪有长生不老之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是走向死亡的一次旅行,假若都是长生不老,那这个地球以及我们人类又将走向何处?菇妄言之,古人的某些幻想非常奇葩,他们一厢情愿,不尊重科学,反误了卿卿的性命,多少要人和帝王就死在这炼丹术中……

那么,这世间真的就没有仙“丹”么?告诉你吧,仙丹是有的!既然有,又在哪里?在桐城古老的民歌里;在桐城市秋石厂厂长方根友的作坊里。

清代桐城乡土诗人姚清泉,就曾写过乡情浓郁的《桐城好》。他在诗中写道:“桐城好,致远亦非悭。密渍金丝原是枣,炼成秋石即名丹,只作土仪看。”这“秋石”为何物?东汉魏伯阳在其著作《周易参同契》中说:“淮南炼秋石”,李时珍进一步指出:“淮南子丹成,号曰秋石,言其色白质坚也。”说穿了,秋石就是食盐采用传统工艺,经高温炼成白色的结晶体,主要成份有氯化钠、硫酸盐、钾、钙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明目清心、滋阴降火、清热凉血、强筋健骨、补虚利尿等功效。对咽喉肿痛,虚损痰火等症具有一定疗效,且没有负作用,因此,明清时期,以至今天,有些人家备上一块,以解不适之需。

方根友约五十多岁,中等身材,面相儒雅,未曾说话就面带笑意。他曾有过作家梦,那时每日读书、思考、写作,孜孜不倦,在《安徽日报》、《安庆日报》上发表过很多文章。然而,不知是哪根筋反了,他竟和他父亲学习起秋石的烧炼技术,而且这一学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方,变成了如今的老方;而中国经济也由计划经济成长为市场经济。但方根友一直钟情于秋石的炼制技术,烧盐、熬霜、成形,将秋石冶炼得洁白无瑕,晶莹剔透,让传统的技艺在他的秋石厂里发扬和传承。20107月,桐城秋石经过严格审核,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当代炼丹人”的方根友也同时被授予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前不久,桐城市文化馆、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城市作家协会,以及古井集团组织本市作家进行“非遗”采风,我们在古镇孔城见到了方根友厂长。在他的工厂里,方根友介绍了炼制秋石的每个步骤,参观了制作现场,目睹了食盐加泉水熬煮、过滤、蒸发、干燥的过程,火的灸烤与蒸腾,让盐变得洁白如雪,再装入瓷杯烘焙凝固,工人们辛勤挥汗如雨,那场面,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工艺在这里得传承。

方根友说:“这种古老的炼制过程,已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正经受着考验。社会的发展让很多古老的技艺消亡和流失了,但我要坚持下去,让秋石成为桐城的一张名片。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在代代人的契而不舍与坚持中,我们才能看到古老的文明依然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坚持”,“传承”,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念!我们正是在代代有理想、有信念、如方根友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坚守中,让传统文化走入一片新的天地!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在线客服
二维码
线